謝幕:美國大學申請季

This dude from Kaohsiung just wrapped up his admissions season.

蔡秉言 Jeff Tsai
13 min readApr 9, 2021

I’ve decided to write this reflection in Mandarin because I think I’m more honest in my mother tongue. Do you feel the same way as I do?

先說我的背景:目前在世界聯合學院迪利然分校 (UWC Dilijan) 就讀國際文憑 (IB) DP 二年級,原本想來談 UWC,但是大學申請季給我的衝擊太大了,不得不先討論。

在這場詭譎多變的申請季中,少數幾人很幸運地拿到最理想的結果,卻也有人一口氣填了10幾家自己喜歡的大學,卻一間都去不成。在我沒那麼幸運也不這麼倒楣的前提下,成為了「大多數人」。我幾個月下來總共收到了八封錄取、備取跟拒絕函 — 有哭過、感到自卑、甚至經歷嘴角不經上揚的時刻。總算我能說出一句:我要成為大學生了

迪利然國家公園入秋時 (October 6th, 2019)

先幫大家科普一些美國大學申請時的專用術語:

  1. Early Decision I (ED1):我把它翻譯成「早鳥綁定:第一回合」。假如你愛上了一所大學,你就可以提前申請,但前提是要簽正式合約,所以你如果錄取了就非得要去。(特殊情況是獎學金假如給的不夠多,那可以商量解除合約說掰掰。)
  2. Early Action (EA):史上最強申請方案:「不綁約早鳥方案」。基本上,大學決定讓你提早繳交申請資料,通常錄取率會高一些,甚至能提早「搶到」每年級限有的班級名額。我這次三間錄取的學校全是 EA 來的。我12月時就能知道結果,最晚5/1號回覆學校也行,彈性很大!但就是因為太佛心所以不是每間大學都有 EA。
  3. Early Decision II (ED2):比較晚繳資料跟簽合約的第二回合,但是愛學校的心不減,一樣要有覺悟,去就去!
  4. Regular Decision (RD):當早鳥列車已經停運,全部人都來爭取名額的「正規管道」變數最大。每間競爭激烈的大學位置有限,而且申請人爆增。今年其中一家我申請的學校,正規報名人數高達40,000人,它只收了1,652人(5.4%錄取率),這要怎麼申請?!

對了,它叫布朗 (Brown University)。

  1. Safety Schools (保底):整理大學名單時想說:「安啦!這間不錄取我,那還有誰?」但要有喜歡它的理由,因為可能申請下來,只有 safeties 能去。
  2. Target Schools (目標):內心有些捉摸不定,錄取率逐漸降低,再強的申請者也應該要保持謙虛。好好準備,可能錄取了也不意外。
  3. Reach Schools (遠望):依據個人能力分排的怪獸級別學校。最有名的通常錄取率只有十至個位數。舉例像是耳熟能詳的常春藤聯盟,包裝得好有貴族風範,超多有錢人願意賄賂進去拿文憑。(衍伸觀看:Operation Varsity Blues on Netflix)我身邊也有同學被常春藤聯盟錄取,不得不說真的很強。人生最靠近常春藤的一次是被耶魯的夏令營備取:),僅此而已。
  4. Deferral:一群招生官很微妙的心態:「我還蠻喜歡你的文書,但不想現在錄取你。」這種讓人有希望卻又絕望的事,很大機率在「早鳥方案」時出現。你的文書會在正規管道時被審閱第二次,結果可能是錄取,備取或著被拒絕。當內心煎熬許久,最終還是一個 “no” 的時候,最好的療傷方式是追劇吃冰淇淋。
  5. Waitlisted:一個妥妥的「備取」。這時候就會捫心自問,難道文書處理不當?成績不夠優秀?課外活動的參與度不夠?還是…,學校不覺得我有多麼適合他們的校園文化?每年都有很多優秀的學生被備取,但是能被拉到正取的機率不高,只能說靠運氣,寫一封 Letter of Continued Interest (LOCI) 也是加分的機會。
  6. Rejected:副作用是會覺得自己不夠優秀,被一些莫名的負面情緒給牽絆住,但其實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
  7. Accepted:開通知的瞬間會莫名地感動,一整天心情都很好。特別你是早鳥時就被錄取的人,真幸福。
  8. Davis UWC Scholars許多 UWC 學生之所以都想去美國留學的原因。只要能錄取基金會合作的 99 間大學之一,大致上都有獎學金!❤
  9. Financial Aid:跟大學申請要錢的步驟,需要處理各式各樣的表單。第一次看到媽媽的繳稅單長什麼樣子。

最近特別欣賞這句話:”Note tha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safety school in the US for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who needs financial aid.”(「對於一位申請美國大學、需要獎學金的國際學生而言,沒有所謂的保底學校。」)

真是中肯。

從宿舍前往教學大樓的路上。左側為學校的足球場草皮,天氣好可以曬日光浴!(December 2nd, 2020)

所以我能去哪?

科普到這裡,應該大家能隱約察覺到今年大學的競爭程度比起往年更加激烈、令人沮喪。我昨天下午才跟我一位從巴基斯坦的好朋友在草皮上聊天時提到:「我們今年申請時以為一切正常,才發覺那是最錯誤的觀念。」

今年疫情使很多大學取消必須繳交 SAT/ACT 分數的制度,或稱 test-optional policy。所以很多 GPA 很強,但無法考試或著之前表現失態的人選擇拚拚看錄取率較低的學校,不繳交成績。況且,很多學生被困在家中,無法進行課外活動,甚至連網課的教學品質都被一一質疑。有些大學更因經費不足,無法全面覆蓋到每位錄取學生的經濟需求。因為這些不確定因素,學生的壓力日益增長。網路上應證這些慌張情緒的報導也不斷出現在 Google 的搜尋結果中。

吹著微風,默默感嘆:「今年真的好難申請大學。」

依據我們大學顧問 Harvey 的指示,每人最多只能申請10家大學,而我因為眾多不確定因素只選擇了位於美國的8家文理學院暨大學。文理學院的學術風格以「自由、民主」為前提,想說進了哪一所,都能跨領域專研我喜歡的科目!

  1. Tufts University — ED1
  2. Colorado College — EA
  3. Macalester College — EA
  4. University of Richmond — EA
  5. Oberlin College — RD
  6. Wesleyan University — RD
  7. Bates College — RD
  8. Brown University — RD

非常想要申請,但因為獎學金可能不足或著科目不符理想的大學包括:

  • 位於西班牙的 IE University,專攻商管科系。
  • 在法國設有多處分校的 Sciences Po,專攻全球人文科學。

當時說服自己要來進行 ED1 跟 EA 回合時,每天都過得戰戰兢兢。從早上起床跑課,寫功課,到編輯我的大學文書,我每晚幾乎九點半才離開圖書館,因為要走回宿舍簽到。從那時起,我就發覺我的生活幾乎繞著「寫文書」這件事。那時,我的大學顧問一個人要兼顧200多名學生,不可能每天都找的到他,就算想打擾他也要事先安排面談時間。

身為家中第一位申請國外大學的人,我很多東西都不了解。從申請獎學金、怎麼樣寫一手漂亮的文書、呈現最好的自己 — 我在 Common App 上的大學個人陳述 (Personal Statement) 前後改了不下八次,投遞給大學的總共四版。我寫的是我跟媽媽去菜市場賣菜的故事,想說題材還蠻耳目一新的吧!如果不是有一群好朋友提供我好的建議,可能沒有一間有錄取的希望,真的要當面用做菜謝謝他們才行。

喜歡搞藝術的人:

我還為了向大學展現我在攝影、設計、戲劇、跳舞跟繪畫的興趣,製作了一份藝術作品集。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花費很多心力跟時間,應該要更專注編輯我的文書才對。

2020 Creative Armenia Self-Quarantine Experiment 展覽作品
「保持堅定」(Stay Strong) — 多媒體創作、受 2020 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戰爭啟發而創作
「因時間而凍結的光」 — 2019 年於亞美尼亞南方 (Tatev) 與迪利然國家公園而攝。

上述這三項視覺藝術的作品皆被 Macalester 及 Colorado College 肯定,還蠻開心的。

我之所以想繳交跳舞作品,是因為在 UWC 有參加拉丁舞跟非洲舞蹈的社團,跳的是阿爆的「嚇一跳」(Minetjus)。好死不死,我在決定錄製的前幾天發高燒、感冒,直到我出來保健中心時,離截止日只剩兩天。因為是一支electronic pop、活潑的舞,結束錄影時,跳到把我生病時的鬱悶拋諸腦後。

那談到戲劇,我依據 Eugene O’Neill 的《日暮途遠》(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編了一齣獨腳戲。在與投影幕作互動的前提,也更能襯托角色的苦悶。雖然 Tufts 不買單,但是之後因為導了這場戲,反而幫助到我寫完國際文憑 (IB) 其中一項正式評量:導演筆記 (Director’s Notebook)。

舞蹈及戲劇作品受到 University of Richmond 的肯定,但之後 RD 回合,我都不敢投作品集。我發現我在藝術方面的創作還不夠穩定,想要挑戰的東西太多,但能做到精的沒有一項。在創作完作品集時,我發覺我如果之後去大學,應該要好好發展興趣。若能專注將一件事情做到最好,慢慢來,總有被看見的一天。

通常我們看不見的付出

介紹完了花費心思的藝術作品集,我想聊聊我申請時的心路歷程。

這是我申請季下來的所有結果:

  1. Tufts University — ED1 (Rejected)
  2. Colorado College — EA (Accepted)
  3. Macalester College — EA (Accepted, Kofi Annan Scholar)
  4. University of Richmond — EA (Accepted, Presidential Scholar)
  5. Oberlin College — RD (Rejected)
  6. Wesleyan University — RD (Waitlisted, Shortlisted as Freeman Asian Scholar 弗里曼亞洲學者)
  7. Bates College — RD (Waitlisted)
  8. Brown University — RD (Rejected)

人生中可能就是有得有失吧。從逐漸疏離的朋友、考不好的一場試、沒有追到的女生、表演前一天感冒「燒聲」:我們都要學會如何跟「不完美」相處。然而,內心的失落感仍油然而生。當我看到我那群聰明、善良、用功且上進的好朋友們錄取自己的夢校時,總希望能跟他們一樣,好不羨慕。但若來換位思考,夢校總有個「夢」字。在還未踏入校園前,我們怎能預測自己在自己第一、第二、甚至第三順位的大學中會有多快樂?每間大學自有優勢。若入學了,每個人都有將自己大學生涯活得精彩的可能性。

可惜的是,我們常常依據一個人所錄取的大學去揣測他的價值。他背後的辛苦可能只是草草帶過。成績、課外活動、知識水準:這一切都是拿來評判他的標準。舉例來說,若今天有人被史丹佛、哈佛等名校錄取,他們較容易成為一種「榜樣」,為其他準高三生打造一個名校夢。畢竟,在這麼年輕的年紀就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許多學生都會莫名羨慕,連我也是。

當我跟我的朋友談到這件事時也說到:「我們好像都把上大學看成人生最重要的事,但人生才不過要開始而已。」是啊,明明在社經背景、成長環境、人生閱歷都截然不同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申請者。怎麼能強行將自己與他人比較?我在網上也會閱讀他人的故事,他們是多麼想用一封名校的錄取函去證明自己的價值,甚至打臉那些曾數落、嘲笑他們的人。

然而,先學會「愛自己」似乎不再是最重要的。畢竟討厭你的人不會因為一張 A4 紙草草寫了幾句英文,而開始喜歡上你。

現在回想起,我好像能做的都做了。我還記得有次早上6點起床為了準備跟 Wesleyan University 的台灣校友面試弗里曼亞洲學者的名額。清晨時睡眼惺忪,腦袋還在回放昨晚看的電影 — 刷牙、洗澡、換件襯衫,準時7:30走到教學大樓找一間風景漂亮的教室,坐下來開電腦,再提醒自己一次 “Why Wesleyan?"。然而,自然有比我更優秀的申請者去角逐為數不多的名額。我接受我落選的結果,因為自己還有需要進步的空間。

又或著,今年布朗大學全面取消線上校友面試,於是我決定繳交一份影音自傳 (Video Portfolio),來補充我任何書面資料遺漏的資訊。布朗的招生官因為時間有限,只給了所有申請人兩分鐘。

兩分鐘講好一個故事,果然修 IB 戲劇時所累積的知識能派上用場了!

我開始蒐集從高一去明誠念書到現在於 UWC 第二學年的所有影片及照片。這裡頭有跟同學煮咖哩的照片、搭廉價巴士穿過瑞士時的美景,和好朋友在山上迷路時的恐慌、跑園遊會馬拉松和去聖地牙哥交換時的美好回憶。我好像又經歷了一次最好的時光。到影片最後,我用堅定的口吻說著:

Though I take more time than others to reach my goals, I treat it like my newfound love for hitchhiking in Armenia when the road ahead is unknown and there is no one-way route. Just keep going though, and I will reach wherever I want to.

我想要用這篇文章提醒自己,我可以感到失落,但是我要學會「放下」關於申請大學的這件事。想錄取頂尖前20名校是件極其困難、不能預測的事。若有人將我和那些名校學生比較,那我也無可奈何,因為我真的沒有辦法成為他口口聲稱的人。

當我跟我朋友離開草皮時,我真心覺得我們都很努力了,甚至 EA 回合時還錄取到同一間學校。若沒有意外的話,他之後要去克里夫蘭讀書,為他感到開心!

一切才正要開始

在內心一陣掙扎之後,我決定在今天早上時正式入學 University of Richmond (里奇蒙大學),保留我在 Wesleyan University (維思大學) 的備取位置,推辭掉 Bates College (貝茲學院) 的。

雖然我真心很想去維思讀書,但就算我最後連正取通知都沒有收到,我還有在里奇蒙的一席位置。能在如此競爭激烈的申請季收到里奇蒙優渥的獎學金,說真的該偷笑了。上次跟我 bff 通話,有一句真的說進我的心坎:「他們花錢讓你去讀書ㄟ!你擔心什麼?」

小時候,大家總說我很聰明,一定能夠心想事成,打開前往名校的那扇門。這一次申請季下來,我深刻體悟到自己就算多努力,也不一定能達到最為理想的目標。現階段學會放手,欣然慶祝我在大學申請季和 UWC 中取得的成果。在校園中,我發掘了許多興趣,花了半年寫完一篇 4000 字的高階生物論文,更從零開始學習西班牙文。

往後一年打算在台灣好好利用我空檔年 (gap year) 的時間,我相信很多美好的事情正等待著我實現。

--

--

蔡秉言 Jeff Tsai

A bilingual mind [雙語頻道] - Rooted in Taiwan, grew out of my shell in Armenia, and betting futures in the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