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檔年之內部整修 Part 2 (My Internal Renovation for Gap Year)

「我想相信酸澀的情緒是會過期的,就如同生活裡的場場暴雨,終究會雨過天晴。」

蔡秉言 Jeff Tsai
15 min readJul 23, 2022
雨後,一場陽光送給我的旅行。放晴、放晴;全都放晴。| cover design for part II

去年夏天從位於亞美尼亞 (Հայաստան) 的高中畢業後,我決定休學一年,飛回台灣進行我的空檔年 (gap year) 之旅。一般來說,高中生的空檔年是個利於身心靈沉澱及探索個人興趣的好時機,使學涯的片刻中斷不留白。在追求刺激又富深度的壯遊之旅上,有人在哥斯大黎加進行志工服務、前往厄瓜多與當地師傅學技藝或搭乘「海上教室」與世界各地的學生暢遊多國。值得一提,有許多國外組織是願意提供獎學金及助學金讓學生去追求一趟他們無法支付的旅程!面對類似的機會擺在眼前,我曾思考過先不要回台灣,在外繼續闖蕩一番。最遠好像可以到墨西哥當志工,但我想回家了

回首高中大考時不健康的身心靈狀態:漸漸失去學習的動力,對未來感到迷茫,吃不好睡不好;空檔年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內部整修。過去這一年,我只有待在高雄,偶爾北上或去東部旅行。除了打工賺錢應付家裡開銷,還得顧慮到未來機票、簽證及大學生活費。該整理的思緒,收拾的情緒,就來個大掃除吧!

凌晨四點多的鼓山天空

通常我很少會在網路上看到需要賺錢、存錢才能留學的大學生,所以我想帶給大家不一樣的觀點。我不同意只有家境雄厚的人才有資格踏上空檔年,畢竟每個人的生活都有不一樣的課題。人生出題時,願意解題、分析,我想也會讓自己的故事更增添一分不一樣的深度。

以下是我在疫情時代下的空檔年,學到的六件事情:第二部分。

目錄 LESSONS FOR THE DAY第四課:忽視年齡,我們來看經驗第五課:以前的世界不是唯一,跨出去了海闊天空第六課:平凡好,不平凡也好

第四課:忽視年齡,我們來看經驗

Lesson 4: Experience over age.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詞叫「青年危機」(quarter-life crisis),算是完美體現了我們Z世代的焦慮感。去年八月當我滿 20 歲的時候,我開始害怕我的人生按下暫停鍵。剎那間,我不知道我回來高雄可以做些什麼。我的生活好似被定格在亞美尼亞的盛夏光年。就算有堆積如山的壓力和作業,害怕自己考不好 IB 辜負家人和自己;我甘願讓我的青春在歌聲、舞蹈、營火、嘻笑吵鬧及時而嚴肅的時光中渡過,沉溺在時間無法抹滅的單純。然而,一個人若不斷翻閱回憶,時間久了就很要人命。過了生日兩天後的下午,我一如往常騎著 uBike 到高雄美術館散心,騎一圈是 1.2 公里。出門的時間正巧是 golden hour。當我從斑馬線要從麥當勞騎到到美術館的時候──夕陽餘暉映照出樹木及山丘的輪廓,一絲絲光線點綴了等待人們坐下的長椅,好似要我停下來欣賞這風景。緩下腳步,撇除對現有年齡焦慮的煩惱,我不再是那個 20 歲還沒有去念大學的休學生。好吧,就算別人已經要去念大二或大三也與我的成長軌跡無關;我就是我。小時候,我最想證明自己可以當第一名。現在,只要按照自己的步調走,不再追求完美就是將生活化繁為簡的開端

左邊對焦沒弄好,一次意外的收穫。

去年暑假,我有機會加入勞動部及高師大合辦的腦科學計畫培訓營。由於有第三級警戒的關係,我們很多實體課程改成線上進行,說有學到什麼的新的知識也不算非常扎實。在這裡補充,這次的課程是只有待業社會人士、高中及大專院校生才能參加的,培訓期間不能有任何工作也不能投保,因此勞動部會補助 $16000 元的學習獎勵金。這就意味著我回來暑假的兩個月,算畢業即失業吧。每天在最熱的七月裡默默打開我的筆電,聽老師們講為時三個小時的課,常常聽到快睡著。

我後來還是有前往燕巢校區進行三天的產業實習外加一天的額外訓練,不至於讓我覺得對腦科學感到陌生。教授們還特地搬來了生理檢測儀,幫助我們下載可以檢測數據的 app,並讓我們自己跑好幾回 EEG 的測試才發現腦波非常難判讀。我之前想要將腦科學跟藝術做結合,但我發覺我想要做的事情還是太過複雜,不符合這個領域目前所能觸及的範圍,比較靠攏心理學的層面。如果要做腦科學的實驗是需要有精細的設計流程,只能夠觸發受試者某一個大腦部位的交感神經。一不留神把實驗複雜化了,你也就讀不到任何數據。我想這段經歷並沒有是我 gap year 唯一能進實驗室碰科學的經驗,勇於去摸索一個我不熟悉的領域,最後感覺還是挺好的。雖然我身邊有許多朋友討厭數學跟理科,但是科學與藝術總需要建立溝通的橋樑,而我之後會前往文理學院 (liberal arts college) 做相似的事情。

距離家很遠、很遠的高師大燕巢校區
繼續閱讀 | 回目錄

除了我短暫能進實驗室的時光,我也開始去異國料理餐廳打工當服務生,一做就是九個月。我記得我面試的那一天,老闆娘跟我說他覺得我的經歷來當服務生算是大材小用,但我不這麼認為。當外場服務生是我人生中第一份實體打工經驗。第一次需要為了上班通勤、打卡、有了同事也多了老闆監督作業,開始體驗出社會後必然的磨練。在餐廳裡,我除了需要用中英文介紹菜單,還得上菜、收拾碗盤、打掃一二樓及維持工作台的整體衛生環境。最讓我驚訝的是,同事間建立情誼和在學校交朋友給了我不同的體悟。身為目前餐廳第三年輕的員工,學校與職場最大的差別就是「生活上的距離感」。我們就算在上班時有說有笑,下班後還是各自回到自己的世界裡,面臨不同的煩惱及生活壓力。意外的是,我和某一位同事就會時而在社群媒體上聊天,走優質閒聊路線:傳來的訊息想回就回,不想回也不會打擾彼此的生活,保持一個舒服的距離。

我的同事有搞藝術的,從外地來的,即將畢業的高中生,讀大學的,在職場打滾好幾年的老手跟單親媽媽;每個人來上班就是來領一份固定的薪水,而且只要不是在校生或做正職的同事,一定還有第二份工作。勞動部今年年初將基本時薪從 160 調漲至 168 元,說是解決台灣薪資凍漲的窘境,不如說是為了迎合疫情時代期間原物料價格的節節攀升才做出的行政決定。一個小時多那八塊錢,日常生活的開銷也只能算剛好打平。光是每個禮拜要排兼職人員的班表,我也觀察到老闆如何分配時間給員工,使得大家能達標自己理想的每月薪水標準。慶幸的是,就算有時工作的例行公事令我煩悶,我還能跟喜歡的同事們一起相處、聊天!我們一起經歷了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連工作節奏上也能好好配合,現在上班都已經上手到一個極致。我最快曾在 20 分鐘內和另一名同事打掃完整間餐廳,9:30 準時下班。

餐廳外,陽光灑落的下午

經驗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這些剛滿 20 歲的人或 Z 世代,若是愈晚步入職場,就愈晚學會在職場上的處世原則及態度。剛開始到職時,我對於餐飲業可說是一竅不通,常常犯下一些令人腦羞的失誤,像是接了訂位但是預訂時段根本沒有內用位置於是被客人念。我曾點錯餐點、翻倒過食物、手腳不夠敏捷而懷疑自己根本不適合出來找工作,應該多接家教的案子就好。我很慶幸可以遇到非常好的老闆,如果我做錯了某件事,他們會在下班後把我拉到一旁跟我還原當下的情況,並試著檢討下一次哪裡可以做得更好。今年四月在餐廳滿一周年的時候,我還拿到了老闆親筆簽名的 Best Waiter Award,算是今年收到最大的肯定之一吧!我突然間意識到要把握以後上大學的時光,因為工作將會是未來一輩子的事。

我們預計七月中要再吃一次員工餐,預祝我去美國讀書順利。這次決定用櫃檯前的小費箱支付那天晚上的餐錢。

繼續閱讀 | 回目錄

第五課:以前的世界不是唯一,跨出去了海闊天空

Lesson 5: Step out of your world in the past. It’s broader out there.

大家看過《重慶森林》嗎?主角何志武有一段很經典的台詞:

「我們分手的那天是愚人節,所以我一直當她是開玩笑,我願意讓她這個玩笑維持一個月。從分手的那一天開始,我每天都買一罐5月1號到期的鳳梨罐頭,因為鳳梨是阿美最愛吃的東西,而5月1號是我的生日。我告訴我自己,當我買滿30罐的時候,她如果還不回來,這段感情就會過期。」

《重慶森林》粉絲製作的藝術

去年四月,我參加了一個臉書專頁的活動,每天版主都會發一張鳳梨罐頭的照片。為時一個月的期間,大家可以在留言區「每日凌晨三點買一罐鳳梨罐頭」,除了分享一首歌、一張照片、也能隨意寫點東西與別人分享。一旦一個月過去,這本相簿就會過期被刪除,留下的是你帶得走的回憶。我發現大家都很樂意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電影和藝術。原本對陌生人傾訴苦悶有點排斥的我,似乎也覺得這是一件不錯的事。我也在這三十天內發了兩則留言,引發許多人關心,有人說「我很棒」,「要我加油」等等勵志雞湯。雖然是陌生人,但那三十天我們都有買鳳梨罐頭,交換著生活中又酸又甜的日常瑣事。原本電影裡談到的主題是愛情,我想我們是無所不談吧。

我想相信酸澀的情緒是會過期的,就如同生活裡的場場暴雨,終究會雨過天晴。

去年年底,我為了 UWC 的年底心得洋洋灑灑寫了兩千多個字,現在看都很想刪掉多餘的驚嘆號,但回想起來很值得。那一次寫出來的心得反響很棒,但我總覺得在情緒勾勒上不夠到位。我朋友還私訊我說是不是還省略了許多細節?對,沒有錯,但是我也無法在當下產出更多文字了。完整版的心得可能會永遠留在我的腦海裡吧!去年的今天,前半段的 gap year 是不斷受 UWC 所影響的,因為做什麼都會想起在亞美尼亞時的新奇感,進而對在高雄的生活感到莫名的失望及落差。現實世界沒有 UWC 塑造的泡泡來的精采

「真善美聖」 — 2019/08/05

大多時候,我會在空閒時間裡準備教材、出門前匆忙將丟在抽屜裡的 tote bag 抽出來、租下 30 分鐘內只計算五塊錢的 uBike 從鼓山騎到學生的家;快則 18 分鐘、慢則 20 分鐘。我會固定把腳踏車停在大樓前的公園,如果距離上課前還有五分鐘,就靜靜地看著斑馬線的跑馬燈從綠轉紅,心想「反正我準時到就好」。去年十二月,我開始對課業輔導感到非常疲乏。在沒有任何教材的掌握權下,做教育的熱忱漸漸流失。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只要做到「及格」就好?這兩年間,就算處理過許多社交關係及課業上的問題,我還是覺得好好過生活很難,更沒有因為去了 UWC 從而找到內心中的平靜。反而在回來台灣以後,我有了充足的個人空間跟時間去回顧以前的事件對現在的我的影響,於是對生活不可逆的成長軌跡看得更加坦然。時而放過自己也是一門重要的課題。

這段期間,我試著去接觸各式各樣的人和思維。為了跟現實生活有更緊密的連結,我從 Instagram 登出了整整四個月也把 Facebook 給解除,只會時不時看看 Messenger 或 Line 上朋友、家人或同學發送來的訊息。漸漸地,我不再在乎亞美尼亞的校園裡有什麼新奇的事情發生。只要過好眼前的生活,我就可以獲得自由。在出國前,我會誤以為我的世界就這麼窄,好似身旁的朋友和相處的人都不會離去,但其實每個人都有需要前往的地方。「去哪裡?」就是日常課題的核心。想去哪都行,只是周遭的風景會變,不如在可以珍惜的當下好好駐足欣賞。踏出了原本在 UWC 的世界裡,我接納了圍繞在我生活周遭細微的轉變。到了美國以後,我想必又會開始憶起在台灣的好。

回顧以前美好的回憶,哪有人心中沒有愛?

生活或許不像志武買的鳳梨罐頭一樣,每一罐的賞味期限只有三十天。我們還有鳳梨酥,鳳梨冰跟現切的鳳梨可以吃。美好的回憶很甜,偶而吃一口,不傷身還能暖心。

我放下了在學時渾沌的思緒、內心質疑自己在 UWC 過得夠不夠好,活的精不精采的掙扎及叩問;我學會怎麼放下了。

繼續閱讀 | 回目錄

第六課:平凡好,不平凡也好

Lesson 6: Being ordinary is good, being extraordinary is fine too.

最近,我同事突然捎來一封訊息告訴我:「有夢想真的要好好把握」。他說「如果要是能好好讀書,可以選擇的路就會愈多愈寬廣。」我的同事才大我幾歲,他突然開始想要找尋自己的夢想,我跟她說永遠都不嫌晚。在我身旁,有許多朋友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一種將夢想耕耘於現實的生活型態。為了理想,許多人願意多付出時間、金錢及勞力,將自己心目中的藍圖轉變為現實。這些不平凡的舉動,使得我們平凡的人生有了意義。我們的平凡從不等同於平庸。茫茫人海中,有人願意在辦公室做著一樣的文書作業、視報考國家公務員為人生志向、在溫室裡種植有機蔬菜;任何生命都會找到出路。然而,在這個競爭加劇的時代裡,任何程度且不同性質的「優秀」都會被統一放大、檢視。

拉丁文有這麼一說 EX NIHILO NIHIL FIT (nothing comes from nothing),提醒人們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勞而獲的。我想補充的就是再有才華的人,也需要貴人相助。時機到了,或許你就等到了自己理想生活開啟新篇章的一天。

技擊館站出口 — 2022/05/30

在 UWC,你最常聽到別人說你必須當一個推動改變的人 (changemaker)。我和所有 co-years 是理事會特別選拔後可以出國代表台灣的學生,但我們的個性、興趣、學習經歷、成長背景迥然不同,在推動改變的方式上也會有落差,連聚在一起能聊上天也說不定。無論如何,在旁人眼中,我們活成了別人設想的「人生勝利組」,但是 UWC 徹底擊潰了我任何在以前國小、國中或高中累積起來的優越感。你覺得自己很優秀嗎?一定有別人比你更優秀、更會玩、更會讀書也更有才華。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發覺世界很大而我很渺小。以前的我可能會因為比較心態而感到自卑,但現在的我懂得評估自身優缺點,就算跌倒一次也會學著再站起來。我們每一次的失敗都很平凡,而努力的過程中,無法預測一個非凡的美好結尾,畢竟所有人都在賭。

回想起下午在捷運通勤至三多商圈的日子,偶爾從餐廳下班後買瓶啤酒配晚餐吃;無論日夜,只要融入在人群裡,我就會感嘆自己不過是一顆維持社會運轉的小小齒輪。我曾經在餐廳裡聽到客人說兩三次相同的發言:「為什麼那個男生英文這麼好,還來當服務生?」對我來說,體力活必然的奔波,讓我覺得每分每秒都是靠雙手掙來的,心中被一種踏實感填滿,想必今天沒有浪費時間。這幫助我接觸人群,跟同齡的人聊天,更是換上服務生的身分從原有的家庭日常抽離。既然做久了就上手了,偶爾度一個放空的時光,對生活中的思考是必須的潤滑劑。

往左看:某些時刻的我都活得很平凡,而這沒有什麼不好的。

往右看:我們都是時間洪流中的過客,而這沒有什麼不好的。

龐貝城的露天劇場 — 2020 Winter Break

以往只要到畢業季,台灣媒體就會開始報導某某高中生考取台大、保送清華、錄取常春藤聯盟的大學等非凡的升學結果。我想,教育資源的分配、父母的栽培及生長環境都會在在影響一個人的際遇。以前的我認為把自己顧好,環境不會改變我;但是這三年下來給我的省思是「我想成為更好的人,就得圍繞在更優秀的人事物身邊。」小時候,我讀過高雄最貴的國際學校之一。長大後,我靠著線上募款及許多親朋好友的贊助才能出國念高中。因此,我這次很堅持要靠自己的力量,賺取在美國念大學的生活費。

無論今天獲得了什麼樣子的成就,生命的不可控使得任何的不平凡回歸平凡本質。舉例來說:錄取名校之後是得度過最少四年的讀書時光。就算讀得很累、覺得課業繁重到快要撐不下去,也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我相信每個人都想要過的更好,而目前能夠做到最好的日子可能是平靜的、喧鬧的、安穩的或刺激的。過的平凡不平凡都是自己的事。

往左看:我學會聆聽自己的情緒,好好梳理再出發。

往右看:平凡好,不平凡也好。

當每一秒都在流逝,你的決定會是「 」?

  • 衍生聆聽:陳珊妮 — 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Be An Extraordinary Ordinary Person) ft. 呂士軒
如果寧靜是一座湖 — 2019/08/27
回目錄

六堂課之後,我覺得我把在空檔年間想記錄的話都寫下來了。再見空檔年,在此宣布這次的內部整修,圓滿達成。

謝謝大家閱讀這次’22年夏季的「內部整修」上下集,希望你們一切安好。

Stay safe & take care. See you!

上集回顧《空檔年之內部整修:上》(An Internal Renovation for Gap Year: Part I)

--

--

蔡秉言 Jeff Tsai

A bilingual mind [雙語頻道] - Rooted in Taiwan, grew out of my shell in Armenia, and betting futures in the U.S.